
Bürkert Type 8221(型号 563186)是工业级四极电导率与温度一体化传感器,核心定位为 “宽范围流体电导率及温度的精准监测”,通过 四极电极设计、PEEK + 不锈钢耐腐材质及 -20~150℃宽温 + 20bar 高压适应,解决 “高 / 低电导率介质测量误差大、极端工况下传感器失效、腐蚀性流体损坏电极” 的痛点。其 1~300,000 µS/cm 超宽量程覆盖从纯水到浓溶液的监测需求,适配化工、食品饮料、制药等行业的过程分析场景,是流体浓度控制的核心感知部件。
| 参数类别 | 关键参数 | 技术意义与工业价值 |
|---|
| 传感器结构 | - 电极数量:4 PCE(四极设计,含 2 个驱动电极 + 2 个测量电极);- 电极材料:Stainless steel(不锈钢,耐一般酸碱腐蚀);- 电极支架 / 传感器体:PEEK(聚醚醚酮,耐高温、耐化学腐蚀,兼容多数工业流体) | 四极设计突破传统两极传感器局限 —— 通过分离驱动与测量电极,减少高电导率介质中的 “电极极化效应”(如浓盐水、酸碱溶液),测量误差比两极传感器降低 50% 以上 |
| 测量性能 | - 测量对象:电导率(conductive)+ 温度(temperature);- 电导率量程:1~300,000 µS/cm(覆盖纯水(1~50 µS/cm)到浓溶液(如 20% 盐水约 80,000 µS/cm));- 温度量程:-20~150℃(介质)/-20~80℃(环境);- 电极常数 K=0.36 1/cm(中等常数,兼顾中高电导率测量灵敏度) | 超宽量程适配多场景 —— 无需更换传感器即可监测 “纯水制备(低电导)→工艺溶液(中等电导)→废水排放(高电导)” 全流程,避免频繁选型更换的麻烦 |
| 环境与耐压 | - 最大介质压力:20 bar(适配高压管道,如化工反应釜出口(10~15bar)、高压清洗系统);- 温度耐受:150℃介质温度(适合高温工艺,如食品 CIP 清洗(80~120℃)、制药灭菌过程) | 宽温高压设计打破工况限制 —— 在高温高压流体中(如 120℃、15bar 的碱液清洗管道)仍能稳定工作,比普通传感器(最高 80℃、10bar)适用场景扩大 1 倍 |
传统两极传感器在高电导率介质(如>10,000 µS/cm 的浓盐水) 中易因电极表面极化(离子聚集)导致测量值偏低,在低电导率介质(如<100 µS/cm 的纯水) 中易受电缆干扰导致误差;而四极设计通过 “驱动电极施加电流、测量电极检测电压”,彻底分离电流与电压回路:
高电导场景(如工业废水,20,000~100,000 µS/cm):极化影响降低至 ±2%,比两极传感器(误差 ±5%)更可靠;
低电导场景(如纯化水,1~50 µS/cm):抗干扰能力提升,测量分辨率达 0.1 µS/cm,满足制药用水(USP 标准:≤1.3 µS/cm)监测需求。
150℃高温适应:在食品饮料的巴氏杀菌(80~95℃)、制药的蒸汽灭菌(121℃)过程中,传感器无需冷却装置即可实时监测,温度漂移≤0.1%/℃(通过内置 PT1000 实现自动补偿);
20bar 高压耐受:可直接安装在高压管道(如化工反应釜出料管,15bar)、高压清洗系统(20bar),无需降压阀,避免流程干扰;
温度同步测量:内置温度传感器(精度 ±0.5℃),实时对电导率值进行温度补偿(基于流体温度系数修正),确保不同温度下测量值的可比性(如 25℃标准值换算)。
场景痛点:工业废水(含重金属、盐类,电导率 5,000~200,000 µS/cm)需监测电导值判断污染程度,介质含少量腐蚀性物质(如氯离子),管道压力 5bar,温度 30~60℃;
应用逻辑:传感器直接插入废水管道(PEEK + 不锈钢抗腐蚀),四极设计确保高电导下测量准确(误差≤2%);实时输出电导率值,超标时触发处理系统(如反渗透);20bar 耐压满足管道压力,无需额外减压;
适配优势:高电导测量精准,耐腐抗压,适合恶劣废水环境。
场景痛点:啤酒厂 CIP 清洗需用 80℃碱液(2% 氢氧化钠,电导率 10,000~30,000 µS/cm)和 70℃酸液(1% 硝酸),监测浓度是否达标(电导值对应浓度),清洗管道压力 8bar;
应用逻辑:传感器安装在清洗液循环管道,150℃耐温覆盖 80℃工况,PEEK 耐碱、不锈钢耐酸;四极设计避免高电导碱液中的极化误差,确保浓度监测偏差≤1%;温度补偿功能消除温度变化对电导值的影响(如 80℃与 25℃的电导换算);
适配优势:耐高温化学介质,测量稳定,保障 CIP 清洗效果。
场景痛点:电子行业超纯水(电导率 1~10 µS/cm)需在线监测纯度,避免杂质超标,管道压力 3bar,温度 20~25℃;
应用逻辑:传感器接入纯水循环系统,四极设计抗干扰,低电导下分辨率达 0.1 µS/cm,可捕捉微小污染(如电导率从 1.2 µS/cm 升至 2.0 µS/cm);PEEK 材质不释放污染物,符合纯水卫生要求;
适配优势:低电导测量灵敏,材质洁净,满足高纯应用。
安装方向:电极面需正对流体流向(避免气泡附着在电极表面,导致测量跳变),建议传感器轴线与管道轴线成 45° 角安装;
流速控制:流体流速 1~3 m/s(过低易积垢,过高会冲击电极),可加装限流环调整流速;
接地要求:传感器需单独接地(与设备接地分开),避免电磁干扰(如附近电机导致的电导值波动 ±5%)。
定期清洁:每 1~3 个月用软布或专用刷子清洁电极(去除结垢、生物膜,结垢会导致测量值偏低),高污染场景(如废水)每周清洁;禁用金属工具刮擦电极(会破坏表面镀层);
校准周期:每 6 个月用标准电导液(如 1413 µS/cm、10,000 µS/cm)校准,确保误差≤±2%;校准前需用纯水冲洗传感器,避免交叉污染;
电缆保护:信号电缆需远离强电电缆(间距≥30cm),避免电磁干扰;户外安装需加防水接头(防护等级通常 IP67,避免进水短路)。
强腐蚀性介质:PEEK 和不锈钢不耐熔融碱(如 300℃氢氧化钠)、氢氟酸(HF),此类场景需选 PTFE 电极 + 哈氏合金材质;
高粘度 / 含大量颗粒:如泥浆、粘稠树脂,会堵塞电极间隙或磨损电极,需加装过滤器或选用插入式防堵型号;
超压超温:介质压力严禁超过 20bar(如高压蒸汽管道),温度超 150℃会导致 PEEK 变形,需选高温定制版本。

上一篇:
德国burster 8524-5500-SG00S000 拉压力传感器下一篇:
意大利R.T.A PLUS K4 可编程步进电机驱动器